作為一種新型家用電器,空氣凈化器在歷經狂歡之后逐步趨冷。在“需求不斷提升,增量持續加大”之后,如何有效凈化室內空氣、增強空氣質量清晰度,將成為空氣凈化器很長一段時期內不容忽視的時代命題。
空氣質量逐步好轉的同時,往年冬季火爆熱銷的空氣凈化器卻迎來了“寒冬”。
每年冬季,北方霧霾天氣都會頻頻出現,因此冬季也是空氣凈化器的傳統銷售旺季。但相對于前兩年冬季空氣凈化器的成績單,以往熱鬧非凡的市場如今卻表現平平。“霧霾天氣要連續超過3—5天以上才可能刺激到空氣凈化器的市場。”專家指出。而這樣的市場環境下,空氣凈化器還有哪些新機會?
自2018年起,空氣凈化器市場結束了近5年的快速增長階段,進入到調整期。從市場數據來看,空凈市場創造了各家電品類在2018上半年的最大降幅。2018年1-6月空氣凈化器零售市場整體規模225萬臺,市場零售額為58億元,同比下滑近30%。截至2018年9月,空凈內銷為210萬臺,同比增速直接轉負,表現為下降近17%。從供給端來看,增速放緩會促使2017年空氣凈化器剩余的庫存壓力提升,預計2018年短期內市場都將為消化所剩庫存而努力。
由于“旺季不旺”,目前空氣凈化器行業庫存已經超出預期,有空氣凈化器廠商為“去庫存”而下調產品價格。一方面,2018年一季度線上線下均價呈下降趨勢,線上價格下降較為明顯,整體市場消費升級趨勢放緩;另一方面,到2018年10月份,空凈品牌數量共減少至527家,有超過35%的空凈企業退出了市場,眾多通過OEM方式大規模進入的綜合性的大品牌也選擇收縮戰線。
如果說空凈行業上半場是霧霾紅利下的野蠻生長,那么下半場的關鍵詞則鎖定于“空氣品質升級”。如何滿足全場景的空氣凈化,進一步梳理和打通市場發展脈絡,成為當前國內空凈企業需要發力的主旋律。需求端方面,消費者對空凈產品的需求升級,使得單一凈化功能已很難滿足當下消費者對產品的要求,智能化、場景化的高層次需求逐步提升。相對應地,質量低劣、生產技術落后的產品將會被清洗出局。
誠如在整體空氣質量大幅改善的前提下,空氣凈化器市場在產品宣傳策略方面逐步從過濾PM2.5轉向去除甲醛等其他污染物。僅在2018年前5個月里,家用空氣凈化器甲醛CADR(潔凈空氣輸出比率)在200以上的零售額占比同比增長接近9%。除醛型產品無論在零售量、零售額上的表現明顯好于非除醛型產品,除醛型產品零售量同比降幅僅為5.9%。此外,在家電智能熱潮下,智能化也逐漸成為空凈產品的標配,功能包括遠程控制、監測凈化后空氣質量、預約定時、凈化用時及環境PM2.5等。
產品高端化是空凈市場的一個明顯特征。從產品價格段分布情況來看,線上市場7000元及以上高端產品零售額占比超過15%,較去年同比增加近10個百分點。從技術和代表領域層面來看,根據中怡康10月線下的一組銷售數據,目前國內的空凈仍以外資品牌為主,占比近58%。其中飛利浦、惠而浦、松下、美的、小米等屬于大型綜合生產電器或家用電器類的集團,資金實力強,后期研發投入能得到保證。
業內人士表示,以往我國空氣凈化器市場過于“看天吃飯”,很難擺脫霧霾經濟的帽子,空氣質量轉好,勢必會終結非理性的爆發式增長。但對于空氣凈化器市場的前景,業界則普遍認為,大氣污染治理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,也就是仍有賴空氣凈化器來提升空氣質量。若是進行細分市場的拓展,打造多元化功能,有望讓空凈企業擺脫“靠天吃飯”的路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