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文正公說:天下古今之庸人,皆以一「惰」字致敗,天下古今之才人,皆以一「傲」字致敗。其實不論「庸人」還是「才人」,生命之火都經(jīng)不起「惰」的濕柴,也受不住「傲」的雨落。
人生在勤,不索何獲。生命的最初不過是一片荒蕪的空地,勤耕耘,才能有所收獲。荒原上成熟的稻谷,昂首挺胸的多是空殼,彎腰低頭的才擁有真正充盈的生命。人的一生何嘗不像稻谷生長的過程,只有懷揣著一顆勤勞、謙虛的心才能收獲美好以「鈍拙之材」聞達于晚清年間,曾國藩靠的是一個「勤」字。
曾國藩年幼時,父親便教育其要勤奮。八歲時,其父開始教其讀書。曾國藩天資不高,讀書反應(yīng)很慢,通常讀完一遍還不明白。但曾國藩并非不求甚解之人,讀一遍不明白,就讀兩遍,兩遍之后還不明白就繼續(xù)讀。白天走在路上,晚上枕在枕頭上,一遍遍地思考,直到理解了才肯罷休。
傳說在曾國藩刻苦讀書的過程中還發(fā)生了這樣一個有趣的小故事:有一天曾國藩在家中背書,遇到一篇文章死活背不下來。恰巧此時有個賊正藏在他的屋檐下,準(zhǔn)備等曾國藩背完書睡覺后再行竊。可曾國藩反反復(fù)復(fù)背這篇文章很多遍,背不過就是一直不肯睡去。后來,賊等不及了就跳出來說:「你這個笨蛋,背了這么多遍還背不下來,我都聽會了。」說著,背誦一遍后揚長而去。
這個故事雖存在夸大的成分,不一定真實,但這也在一個側(cè)面反映了,勤奮已成為曾國藩的信條,努力已經(jīng)成為了他的一種習(xí)慣。不聰明不可怕,可怕的是明知自己的天資不夠還四體不勤。大多數(shù)普通人在「天賦」上的差距寥寥無幾,勤奮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徑。
人就好比一臺機器,懶惰只會讓機器生銹,縮短機器的使用壽命,而勤奮則能讓這臺機器越用越靈光。與勤奮相較,懶惰更耗費你的能量。
人生路遠(yuǎn)沒有我們想象中的復(fù)雜,生活就是一步步向前的過程。我們苦苦期盼幸運降臨,殊不知「勤」才是幸運之母。幸運通常降臨在那些有決心有行動的人身上,什么時候開始懶惰,幸運就什么時候告別。若你空懷才能,而思想身體被懶惰掌握,那你終將一無所有。
「勤」與「敬」如鳥之雙翼,二者合力,方成大器。虛心萬事能成,自滿十室九空。把心放低,多看自己的不足,多看別人的優(yōu)點,讓傲慢的心變得恭敬。人的能力在勤奮中可以增加,人的學(xué)問在虛心下可以進步。人生,需得避開「惰」、「驕」,守住「勤」、「敬」,才能走得好征程,看得清風(fēng)景。